Monday, 12 September 2011

望子成龙的韩国妈妈

天下的妈妈都有望子成龙的夙愿。中日韩三国的妈妈特别明显。很多韩国妈妈为了孩子的教育,不惜举家搬迁到异国生活。在马来西亚的韩国妈妈,除了远嫁他乡,或者因为丈夫的事业关系,大部分是为了子女的教育而来。
一位金姓韩国妈妈,为了一对子女的英语和中文教育,留下丈夫在韩国赚钱支付一家人在马来西亚的生活费和教育费,自己和孩子留在这片语言不通的土地上。儿子在台湾国际学校念书,女儿则在英国国际学校念书,课余时间请中国老师补习中文。
另一位韩国妈妈,早上把6岁的女儿送去国际幼稚园念书,中午放学后送去中文补习班。因为丈夫和自己都有工作准证,因此她决定把女儿送进国民型华文小学念书,让独生女有机会受6年的中文教育。
还有一位韩国妈妈,二十五年前远嫁来大马,为了在这片土地落地生根,也为了两个女儿是半个大马人,因此决定放弃韩语教育,选择了英语和中文教育。女儿的童年时代,这位韩籍妈妈跟女儿用韩语沟通,自己则努力学习广东话。女儿入学之后,掌握了中文和英语,逐渐瞧不起妈妈的韩语,甚至不愿意再用韩语跟妈妈沟通。随着岁月流逝,韩国妈妈虽然讲得一口流利的广东话,可惜跟女儿却没有了“沟通的语言”,女儿不理解韩国文化,对于妈妈的管教方式十分抗拒,甚至觉得丢脸。
旅居韩国多年的J老师在家跟女儿以华语、英语、福建话、潮州话和马来语沟通,学生好奇地问:“为何不跟孩子讲韩语?”J老师的解释是:因为打算把女儿送进韩国幼稚园接受学前教育,所以更有必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母语是什么,自己的国语是什么,甚至自己所处的环境的主要媒介语是什么。作为一个母亲,有责任引导孩子辨清,什么是母语,什么是外语,否则孩子入学之后,可能会倒过来看不起自己的母语。作为一个旅居海外多年的本地妈妈,J老师比一般妈妈想得更远。
子女受些什么教育,向来是父母的选择。全是为人父母者以自己过去和现有的经验,已经既有的见识,判断孩子应该受哪一种教育。不谙英语的父母,总是希望把孩子送去英校,加强英语;不谙中文的父母,会选择把孩子送去华校。很多时候,孩子的教育,成了一种“矫正”父母过去的教育的一种方式。然而,没有人敢百分百确定哪一个选择最好,或者哪一个选择最差。父母认为对子女最好的选择,到后来也可能出现无法预知的变数。就像第三个韩国妈妈,原本希望女儿当个道地的大马人,因此让女儿接受本地的教育,女儿受了本地教育的熏陶之后,反而抗拒妈妈是韩国人的事实。这是第三位妈妈当年意想不到的结果。

当然,以上三位韩国妈妈的个案,只是沧海一粟,天底下还有更多为了子女的教育而伤透脑筋的妈妈...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